專家簡介
孟玉金
主管康復治療師 ,河南省婦幼保健協會兒童發育行為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康復醫學會第一屆言語治療學組委員,商丘市康復醫學會兒童康復分會第一屆專業分會常務委員。多次前往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鄭州等地培訓交流學習,獲得國際孤獨癥診斷“金標準”ADOS和ADI-R證書,語言行為里程碑評估及安置程序(VB-MAPP)證書,自閉癥兒童心理教育評核(PEP-3)證書,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評估(S-S)證書,格塞爾(Gesell)發育量表主試資格證書,吞咽障礙評估及治療證書,全國言語治療教育康復技能培訓證書,美式結構化教學證書,河南省第一期注冊行為技術員資格證書,嬰幼兒孤獨癥篩查量表(M-CHAT)、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CARS)、社交溝通量表(SCQ)、嬰兒-初中學生社會生活能力量表(SM)主試資格證書,擅長孤獨癥初級篩查及診斷,運用 PEP -3和 VB - MAPP 等對每位兒童精準評估,制定個別化訓練方案,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對孤獨癥兒童進行康復訓練,兒童語言發育遲緩評估( S - S )、構音障礙評定、口部運動功能評估、吞咽障礙評估及兒童構音語音訓練等語言障礙的康復訓練。商丘市首位孤獨癥專業治療師。
孤獨癥譜系障礙早期預警信號
1、到6個月大,孩子還沒有出現大笑或其他熱情、愉快的表情
2、到9個月大,孩子對聲音、微笑或其他面部表情仍沒有互動式的分享
3、到12個月還不會咿呀學語
4、到12個月還不會做手勢,譬如用手指指物、給他人展示東西、伸手夠東西、招手等
5、到16個月還沒有語言
6、到24個月還不能說出兩個單詞組成的有意義的詞組(不包括模仿或重復的語言)
在任何年齡出現言語、咿呀學語、社交能力方面的退化
孤獨癥核心的癥狀
社會性損害:
缺乏目光對視,尤其對人注視少。
叫名字反應少,不會應答
不會用手指物,不會用點頭或搖頭表示需求
大多數患兒伴隨有語言發育落后
不喜歡被別人擁抱或撫摸,與父母缺乏相應的依戀情感
不能主動與別人分享,不能與同齡伙伴發展友誼
社會交往障礙:
缺乏模仿能力,不能想象自己模仿時的樣子
無法理解和揣摩他人的心理活動,似乎知道很多,但不會表達
難于理解他人的情感,對他人的情感缺乏反應,不會與他人分享快樂與痛苦
無法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不會提出疑問,不會與人商量或溝通,不能理解想象性或假扮游戲的意思。
智力正常,但行為明顯幼稚,存在與他人明顯的交流困難
交流障礙:
大多數患兒以語言發育落后來就診
不會講話,或講話年齡晚于同齡兒童
語言倒退(原來已獲得的語言逐漸減少或停滯發展)
自言自語(以致別人聽不懂內容或發出無意義的語言)
語言刻板、重復,模仿別人講過的語言(如,電視廣告、天氣預報、新聞等)
3、4歲仍分不清你、我、他
只講感興趣的話題,不易被別人打斷
狹隘興趣和重復刻板行為:
表現多樣,不同時期表現不一
對某些物件不尋常的興趣和擺放(如:車輪、風扇、井蓋、霓虹燈、牙膏、紙繩、飲料瓶、將牌等)
重復行為(不停地按動各種電器開關、上下樓梯、反復開門關門、反復乘坐電梯、反復聽首歌等)
重復動作(不停地玩手、看手,轉圈,,蹦跳,踮腳走路,搖擺身體等)
重復語言(反復追問相同或類似的問題)
狹隘興趣(走固定路線、穿同一件衣服、吃固定的食物)
感覺異常:
視覺異常:喜歡斜視看物,與人對視少或根本不看人
聽覺異常:對某些聲音過分敏感,雙手捂耳,表現恐懼
觸覺異常:不喜歡被別人擁抱或身體接觸
痛覺異常:對疼痛的不敏感
本體覺異常:喜歡長時間的坐車、坐電梯、旋轉
治療方法
6歲以前的最佳干預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訓練,將對孩子的預后產生積極影響。從這個角度看,孩子的未來部分取決于家長付出的努力。目前關于孤獨癥的訓練方式,也有一些“流派”,比較得到廣泛接受的,是經過長期實踐證明有效的訓練方式是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即應用行為分析方式),它是講究結構化的教學方式,提出者是洛瓦斯(Lovaas)。其實這個思路說不好聽一點,和訓練動物有類似之處,簡單講,就是通過適當形式的獎勵來對正面行為進行強化。
(1)心理干預和教育
是兒童孤獨癥的主要治療手段,讓患兒掌握更多的語言技巧、生活技能和知識,更好地融入家庭和集體。
(2)積極參加系統性人際關系發展訓練課程
幫助患兒恢復正常的情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讓患兒擁有靈活思維方式以及社交信息的處理、前瞻和回顧能力。
(3)行為矯正治療
是兒童孤獨癥的主要治療手段之一,主要是為了促進患兒的社會適應和言語能力的提高。
(4)應用分析行為療法
應用行為分析法( Applied Behaviour Analysis, 簡稱ABA ) 是將目標任務(即教學的知識、技能、行為、習慣等)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順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較小的或者相互相對獨立的步驟,然后采用適當的強化方法,按照任務分解確定的順序逐步訓練每一小步驟,直到兒童掌握所有步驟,最終可以獨立完成任務,并且在其他場合下能夠應用其所學會的知識、技能。它以操作制約的原理和方法為核心去更易兒童的行為,按兒童的學習目標,設計情境和選定可影響該目標行為的增強物,并以他們自發的反應行為,建立新的適應行為,消除或改善因孤獨癥征狀而引致的不當行為。
(5)家庭心理治療
患兒家長應掌握正確的科學教育方法,給予患兒鼓勵、解釋以及糾正其異常行為;耐心的配合語言訓練,避免對患兒冷淡、打罵和責罰;定期到康復機構進行評估和咨詢。
(6)游戲治療
游戲治療是針對特殊兒童采用的一種干預方法。其借助于兒童感興趣的游戲活動,對情感和社會功能存在問題的兒童進行干預,是心理治療方式的一種。游戲作為與兒童溝通的媒介,讓兒童通過游戲“玩”出自己的問題。
游戲的作用
a.提高兒童的社會認知能力
b.改善兒童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
c.提高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
d.促進兒童的語音發展
(7)作業療法
作業活動是人類最基礎的活動,滿足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對促進人類的健康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以勞動、運動和娛樂等作業活動作為治療手段,預防、恢復或減少康復需求者參與生活有關的功能障礙,提高其軀體、心里和社會等方面的功能,并鼓勵其積極參與社會活動并為社會做出貢獻。針對性的作業治療可以有效改善孤獨癥兒童的日常生活能力及社會功能,對提高其生活質量有重要的意義。
作業療法的作用
a.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b.提高游戲能力
c.提高學習能力
d.促進精細運動功能發育
e.促進感知覺、認知功能發育
f.促進交流與社會交往能力發育
g.改善兒童的生活環境
h.指導維護和使用輔助器具
(8)其他干預方法治療
1、聽覺統合治療(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AIT)是應用現代數碼電子科技設備,利用一組特別聲音與音樂作為一種整體的聽力訓練程序,經過過濾和調配的音樂來治療聽覺系統對聲音處理失調的現象,并可改善行為紊亂和情緒失調。它是一種特殊的感覺統合訓練形式,也是一種特殊的音樂治療。目前主要用于孤獨癥兒童聽覺統合能力失調的治療。
2、藝術療法:通過表現性的藝術形成“心理反饋”,調動主體在系統發育中所構成的特殊反應潛能,從而調節神經系統趨向于比較穩定和舒展的情緒體驗。狹義上的藝術療法只指繪畫治療。
3、音樂療法:指應用音樂作為治療疾病的主要手段,音樂療法是一個系統的干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干預者利用音樂體驗的各種形式,以及在干預過程中發展起來干預關系,幫助被干預者達到健康的目的。
注意事項
1)孤獨癥應于2歲確診并實行早期干預。1-3歲是兒童神經系統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開語言、形成正確認知的關鍵時間。在2歲時及早確診,應可爭取到最為寶貴的治療時間;
2)家長要保持細心、耐心、輕松愉快的心情;
3)隨時調控自己的聲調和肢體動作;
4)正確處理孤獨癥兒童的不良行為;
a.分析或理解這一行為的功能并能巧妙地處理不良行為;
b.積極運用相關技巧重新獲得孤獨癥兒童的注意力,并促使孤獨癥兒童做出更恰當的行為,盡快地讓孤獨癥兒童重新積極地參與學習;
5)提高孤獨癥兒童情緒和活動度的能力;
6)提高雙向參與的質量;
7)保持對孤獨癥兒童溝通行為的高敏感度和積極反應,抓住活動中的各種溝通機會。
|